<p id="ldlyr"></p>
  • <p id="ldlyr"></p>
  • <pre id="ldlyr"><del id="ldlyr"><menu id="ldlyr"></menu></del></pre>
    <acronym id="ldlyr"><strong id="ldlyr"></strong></acronym>
    99re88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p id="ldlyr"></p>
  • <p id="ldlyr"></p>
  • <pre id="ldlyr"><del id="ldlyr"><menu id="ldlyr"></menu></del></pre>
    <acronym id="ldlyr"><strong id="ldlyr"></strong></acronym>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媒體報道

    【澎湃新聞】客戶端-崢嶸十年丨農業科技守護大國糧倉,“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秋收時節,行走在鄉間田野,金色的田野里稻香四溢,一束束飽滿的稻穗彎下了腰,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構成一幅靚麗的豐收圖卷。

          10月1日上午,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一臺紅白相間的無人駕駛收割機正穿梭在稻田中,駕駛室中空無一人,收割機自己靈活地進行水稻收割作業。滿倉后,收割機會自主返回到裝糧車旁,將收獲的稻谷卸載到裝糧車上,實現全程智能化作業。

          該水稻收割機搭載北斗衛星導航的無人駕駛系統,通過定位、規劃、控制,遠程操控即可完成作業?!?0后”于晨陽正是這臺收割機的操控人員,2012年,他還是扎賚特旗音德爾鎮小城子鄉旭升村養牛的普通農民,而如今已經成為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物聯網數據中心數據管護負責人,是村民們眼中的“技術控”。


    1.jpg

    無人駕駛收割機在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作業。本文圖片均為 受訪者 供圖


          “10年來農業生產方式變化太大了,以前家里能有臺拖拉機犁地就很了不起,收割基本還都是用鐮刀,滅蟲是背著小藥壺,秋收時節全家忙得腳不離地,一天只能收割幾畝地,現在人都不用去地里就能把活干了,無人機播種、灑藥,無人收割機輕輕松松幾個小時就作業幾十畝地,以前真不敢想象?!痹诮邮芘炫刃侣劊╳ww.thepaper.cn)采訪時,于晨陽表示,以前總說干農活是苦力活,現在已經成了一項“技術活”。

          農業是國之根本,科技是國之利器,如今,科技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

          回首十年,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不斷創新和突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4%提升到超過6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2%,種源自給率超過95%,實現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云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種業種源、農機農藝、農業技術推廣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保障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打破“洋種子”壟斷


          糧安天下,種子為基。農作物種子是基礎性農業生產資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

          “十三五”以來,隨著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其中,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

          多年來,在種子進口額最高的蔬菜領域,重大新品種不斷涌現,力求突破國外“洋種子”壟斷的故事持續上演,胡蘿卜就是典型代表。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蘿卜遺傳育種團隊成員劉星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我國胡蘿卜種植面積約600萬畝,是全球胡蘿卜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但規?;N植中的雜交種子曾經長期依賴進口,依賴度甚至超過百分之九十?!?/p>

          依賴進口就會存在風險。福建廈門和泉州地區是我國有名的胡蘿卜產區。每年 3 月,當地胡蘿卜種植區進入采收旺季,從田野到車間均是農民忙碌的身影?! ?/p>

          豐收背后,種植農戶依然滿懷擔憂。當地的主栽品種是從國外進口,近年來,其價格曾一度由每罐5000元上漲到1.3萬元,而這樣一罐種子僅僅能種兩畝多農田。每畝七八千元的投入,獲得豐收并不意味著能賺取多大的利潤,一旦遭遇不良天氣產量降低,或市場行情不好銷售價格走低,農民或將損失慘重。

          許多種植農戶也曾嘗試種植國產胡蘿卜品種。但國外從事胡蘿卜育種的企業歷史悠久,其所育品種具有產量高、抗病性強,表面光滑、整齊的特點。


    3.jpg

    胡蘿卜遺傳育種課題組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做胡蘿卜新品系的田間調查。


          “國外企業長期壟斷國內規?;}卜種植市場,一根小小的胡蘿卜,種與不種,種多種少,人家說了算;定價權的喪失,農民收益高低甚至能否收益也由人家說了算?!眲⑿钦f。

          因此,選育出性價比高的國產胡蘿卜品種,將種子自主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成為了劉星等科研人員的心愿?!拔覀冃枰⒆约旱暮}卜育種體系,為胡蘿卜鍛造‘中國芯’,實現種業自主?!眲⑿潜硎?。

          200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蘿卜遺傳育種課題組正式開展雜交種選育時,步履維艱。劉星介紹,作為根莖類蔬菜,胡蘿卜的育種周期要更長,育種難度也就更大?!拔覀兊慕涃M支持和科研力量都比較薄弱,研究艱難?!?/p>

          博士畢業后,劉星投入到胡蘿卜遺傳育種的工作中。他記得入職后的第一項任務,是去位于福建泉州的試驗基地開展田間調查?!白鳛楸狈饺说奈?,本以為在工作之余能有機會體驗一下閩南風情,現實卻是手握鋼叉挖了整整三天的胡蘿卜?!狈党袒乇本r,劉星和同事每人登機都抱著30多斤的胡蘿卜。


    4.jpg

    福建農田中種植的國產胡蘿卜雜交品種“中譽1877”。


          除了田間調查,劉星等科研人員的另一項重點內容便是給胡蘿卜花授粉。劉星每年工作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在胡蘿卜花開時,按計劃完成授粉,然后從原來的花盤上收獲種子進行下一代的評比篩選?!霸诩夹g好、運氣好的情況下,一個相對好的胡蘿卜品種的育種周期是15至20年?!?/p>

          寒來暑往,冬去春來,每年授粉上千個雜交組合,數十萬根胡蘿卜逐一篩選,這樣的工作狀態胡蘿卜遺傳育種團隊堅持了近20年。

          目前,以“中譽1749”、“中譽1877”等為代表的國產雜交品種,在產量和整齊性等性狀上,已經能夠與霸占國內種植戶田地多年的國外品種相抗衡,最重要的是使每畝種子成本降低到千元以下。

          劉星表示,從前,規?;N植方面,幾乎是看不到國產品種的影子的。而現在,我們實現了從零到有的突破?!霸絹碓蕉嗟姆N植農戶看到了國產品種的潛力,更看到了不再受制于人的希望?!?/p>


    打破畜禽種源卡脖子難題


          畜禽種質資源是農業種質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品種選育和農業科技原始創新的基礎,事關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水生表示,近10年來,我國畜禽育種技術水平大幅度快速提升,基本完成我國豬、牛、羊和家禽等主要動物品種的基因組測序和參考基因組構建,建立了中國荷斯坦牛和生豬的基因組選擇育種的技術體系,開發研制了抗藍耳病豬等優異種質;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產權的“京紅、京粉蛋雞”“京海黃雞”“京星103”“廣明2號白羽肉雞”“中畜草原白羽肉鴨”“中新白羽肉鴨”“華西?!钡认盗猩虡I品種,推動了我國主要畜禽種核心種源自給率達75%以上,打破了國外畜禽品種的長期壟斷格局。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白羽肉雞新品種“廣明2號”研發團隊負責人、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文杰向澎湃新聞介紹了歷經十年的研發經歷。


    5.jpg

    文杰(右二)在白羽肉雞育種基地觀察種雞孵化。


          雞肉在我國是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觳偷甑恼u,市場上的雞胸、雞腿、雞翅等分割產品,幾乎都來自于白羽肉雞。

          白羽肉雞是畜牧業中產業化、規?;?、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產業。每年,我國白羽肉雞出欄65億只。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里,所需的雞苗全部來自進口。

          “長期以來,白羽肉雞的種源被歐美國家壟斷,雞苗的供應量也把持在別人手里,我們毫無市場議價能力?!蔽慕鼙硎?,此外,引進國外品種還存在帶進來疫病的風險,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的話,我們在種業上是有危機、有安全隱患的。

          “畜禽育種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歐美國家發展白羽肉雞近百年,這個市場早已被一些跨國集團長期壟斷?!蔽慕苷劶?,像中國這么大一個市場,應該有自己的品種。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我國自主培育的艾維茵肉雞一度占有白羽肉雞50%以上的市場份額,后因疫病影響,2004年淡出。近15年來,我國白羽肉雞種源100%依賴進口。

          2009年,在原農業部的指導下,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成立白羽肉雞育種協作組,編制了《中國白羽快大型肉雞育種戰略研究報告》,倡導和推動重啟白羽肉雞育種攻關工作。國內一些企業也行動起來:2010年,黃羽肉雞育種企業廣東新廣農牧率先開始自主培育白羽肉雞。2015年牧醫所文杰的肉雞遺傳育種團隊和新廣農牧正式開展合作。

          10年培育之路,談何容易?;獍子鹑怆u產業面臨的“種源危機”,離不開文杰等育種人在技術創新上的不懈努力。

          “與已有100多年經驗的進口白羽肉雞育種相比,我國自主育種時間短,在遺傳素材積累、育種新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都有差距。我們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大膽創新?!蔽慕苷f。

          2013年,廣明白羽肉雞初步培育成功,但出欄體重比國外少了400克,雞苗并不理想。因此,追平重量成為攻克技術難題的重要方面,而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就是“廣明2號”實現從0到1的關鍵。


    6.jpg

    我國自主育成的白羽肉雞“廣明2號”。


          2019年8月,“廣明2號”完成生產性能測定。在其育種過程中,牧醫所團隊自主研發的基于“京芯一號”育種芯片的基因組選擇技術體系得以應用,“過去挑選雞苗,要等雞下蛋以后才知道它產蛋量,但是用基因組選擇技術,通過早期DNA檢測,就可以推測出它的產蛋成績?!蔽慕芙榻B,通過大數據集成處理,加快了性能優異品種的選育速度。

          2021年12月,“廣明2號”白羽肉雞配套系等首批三個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在文杰看來,新品種獲得審定通過,僅僅是實現種源自立自強艱巨任務的第一步,面對擁有百年育種歷史的跨國公司和壟斷全球的品種品牌,需要不斷更新育種素材,持續研發應用領先技術,提高市場競爭力。

          今年8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自主培育白羽肉雞品種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我國自主培育白羽肉雞新品種推廣應用。文杰認為,要實現2030年自主培育品種市場占有率達到50%的目標,還要不斷創新,依靠科技,與進口品種正面交鋒,經受住市場的考驗。

          回顧十年科研,文杰感慨,“這十年,我們的品種、種源實現自主可控,我們的產品保證穩定供給,我們中國在雞肉這個問題上,把飯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p>


    農民吃上“技術飯”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放眼廣袤田疇,越來越多的農民用上了中國種,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十年來,像于晨陽這種因農業科技發展而使自己生活發生變化的農民數不勝數,他們因農技而過上好日子,也因農技的賦力而改變鄉村。

          今年38歲的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農民魏建明是第三代稻農,他從14歲開始就終止學業,跟隨爺爺和父親種水稻、磨米。

          2008年,魏建明和哥哥、表哥成立了興安盟扎賚特旗魏佳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魏佳”品牌。然而,起初幾年公司發展艱難,由于入不敷出,資金鏈一度處于斷裂狀態,他甚至覺得都快撐不下去了。

          十余年后,公司已經由原來艱難的小作坊發展成為集基地種植、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民營企業,年銷售大米1.5萬噸,銷售市場從周邊發展到全國十多個主要城市。


    7.jpg

    魏建明(右)與技術人員研究水稻新品種成熟情況。


          回顧十年,魏建明十分感慨,“十年來,得益于國家扶農、助農好政策,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以及京蒙扶貧協作的契機,我們學到了很多技術和知識,才能有現在的好光景,我每天都特別感恩?!?/p>

          魏建明所在的扎賚特旗是內蒙古重要的水稻生產基地,曾困于連年干旱、水資源匱乏等不利因素,水稻產量和質量并不高。2015年,扎賚特旗開始嘗試在種植結構調整方面積極探索,實施了5000畝旱改水工程。2016年,引進旱作水稻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試驗種植一舉成功,“當時實現了水稻畝產500公斤,每畝純效益達到800元至1000元,大家都非常振奮,也就是從那時起,種植效益有了很大提高,農民增收效果顯著?!蔽航骰貞?。


    8.jpg

    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無人機正在噴撒肥料。


          2017年9月,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準創建,產業園覆蓋2個鄉鎮、33個行政村,魏建明的耕地也在其中。

          資料顯示,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控10萬畝智慧農場,實現與國家科教云平臺的直聯互通,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土壤分析、蟲害預警、氣象監測等全方位服務,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過程保駕護航。物聯網、人工智能、5G技術率先應用,“掌上產業園”打通了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

          “老一輩人種地全憑人工種植,靠的是經驗摸索,我們現在種植水稻全程機械化,攝像頭、傳感器遍布田間?!蔽航髡f,智慧農業正讓種植變得更輕松、更精細、更高端,現在大家都很認真地學習新技術、新知識,飛無人機已經成了基本功。

          技術加持下,魏建明還創新地推出了“我在好力保有一畝田”私人訂購銷售模式,“我們配備了產品溯源直播系統、追溯回放查詢系統,提供24小時追溯服務,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進行高清視頻連線,隨時查看水稻長勢,實時互動參與田間管理?!眱H2019年,通過這種認購方式,魏佳米業在北京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500萬元。

          隨著水稻事業的做大、做強,帶領鄉親致富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和農民簽訂訂單合同,農民種植水稻不僅不用為銷售發愁,在秋收時,我們會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這樣,農民就能放心種植,精心培育稻苗,糧食質量也有保證?!蔽航髡f,如今公司年銷售大米1.5萬噸,輻射帶動周邊780多戶農戶種植水稻。

          在魏建明看來,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是趕上了好時代,“我們非常幸運趕上了好時代,見證了現代農業一步步發展,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進來,一起用科技玩轉田野,讓咱中國的糧食享譽世界?!?/p>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

    郵編:100081

    電子郵箱:ivfcaas@caas.cn

    傳真:010—62146160

    電話:010—821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