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ldlyr"></p>
  • <p id="ldlyr"></p>
  • <pre id="ldlyr"><del id="ldlyr"><menu id="ldlyr"></menu></del></pre>
    <acronym id="ldlyr"><strong id="ldlyr"></strong></acronym>
    99re88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p id="ldlyr"></p>
  • <p id="ldlyr"></p>
  • <pre id="ldlyr"><del id="ldlyr"><menu id="ldlyr"></menu></del></pre>
    <acronym id="ldlyr"><strong id="ldlyr"></strong></acronym>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媒體報道

    【澎湃新聞】客戶端-崢嶸十年·記者手記丨我不追星,我就追這樣的科學家

          2022年6月27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10年來,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產能穩定提升,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糧食豐收背后端牢“中國飯碗”的自信和底氣,離不開近十年來我國農業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將科技服務和產業留在鄉村的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們。他們讓農民用好技術種出好糧食,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在廣袤田野開花結果。


    528.JPG

    金黎平


          而這其中,數十年扎根農村大地、為貧困地區農民種植馬鈴薯脫貧致富的國家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正是典型代表。

          在2020年舉行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上,金黎平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張伯禮等28人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當面對鏡頭前后億萬目光的關注時,她恬淡地說,“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分,老百姓的日子過好了一切都值了?!?/p>

          初見金黎平時,圓圓的鵝蛋臉,一雙明眸深邃靈動,輕柔細語的聲音時刻展示著南方女生的特質。因為常年在各個馬鈴薯生產區域奔走,“泡”在田間地頭,金黎平的皮膚被曬得黝黑。她笑著和我說,村民形容她:“臉曬得比農民還黑,看上去像個村姑,和大家一起勞動時,根本分不清誰是農民、誰是博士?!?/p>

          馬鈴薯是世界上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第一種植大國,而我國60%以上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布在偏遠貧困地區。金黎平最掛記在心的就是,讓這些土豆變成幫助老百姓致富的“金豆”。

          數十年寒來暑往,金黎平帶領團隊育種選種、試驗示范和推廣培訓,不僅培育出三十多個馬鈴薯新品種,在全國各地推廣應用,還在河北張家口、內蒙古烏蘭察布、云南曲靖,建立了試驗基地;在貴州畢節,她推廣種植30萬畝高產新品種;在寧夏固原、甘肅定西,她牽頭育成100多個適合當地的優良品系;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她幫助當地建立完整的育種程序……近十年,金黎平帶領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推動我國馬鈴薯平均畝產增加30%。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金黎平常說,“扎根當地的科研人員才是永遠不走的種業創新的主力軍?!彼秊橘F州培養了2個馬鈴薯博士,并為多個育種單位培養了十多名推廣碩士和“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在全國各地舉辦培訓班,培養數千名種業科技人員和農技人員……

          采訪中,談及所有的付出,金黎平總是輕描淡寫地說,“都是農科工作者的本分,僅此而已?!倍谋痉?,卻讓曾經貧困地區的“保命糧”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產業,讓當地農民挺直腰桿吃上了“技術飯”。

          河北省昌黎縣馬坨店鄉巢莊村村民袁志民說,“追星族追星,我不追別人,我就追這樣的科學家??茖W家是咱們農民心中最尊敬的人,給咱們帶來了實惠。我們是金老師的鐵粉兒?!?/p>

          我想,金黎平們理應就是全社會最耀眼的星。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

    郵編:100081

    電子郵箱:ivfcaas@caas.cn

    傳真:010—62146160

    電話:010—82109520